早上送小孩去學校的時候,由於幼稚園是採門禁管制,每一位家長都要按對講機才可以進去,所以每每上學的時候都是要排隊進場的,早上我到的時候,看到一位媽媽應該是很趕,所以在排隊的時候沒有什麼耐心,我是最後一個,但我實在是不趕時間,所以我便讓她先過,我對她比了一個請的手勢,她便直接帶著孩子進去了,過程中沒有個謝字,也沒有點頭致意,兒子問我:『爸爸你不是說請人家幫忙要說謝謝嗎?為什麼這位阿姨沒有這麼做呢?』,所謂的幫忙到底有沒有存在著對價關係?如果這個轉換在職場上的話,因為好心的幫忙結果最後落到『不幫就是不合群』,這該怎麼處理呢?今天來跟各位聊聊這個主題。
吃苦當作吃補?
學習廣結善緣?
人與人是互相?
如果你的心中存在著這些觀念,我最多可以頒一個獎項給你,但請你仔細思考一下,你來公司工作的目標是什麼?公司為什麼要請你來呢?先說說會做以上三件事情的人,他們的心中通常有這些觀念:
- 與人為善總比得罪人好。
- 幫助人就是累積出人脈。
- 多做才會讓自己會更多。
但是對於老闆,我是說一個真正的經營者來說,他們的心中未必會這麼的思考,因為他們開公司是為了要獲取利益,所以任何會危及經營的風險都必須要被排除,人的問題其實是最難處理的,因此如果他們的公司底下出了一個什麼都會做、什麼都會幫、什麼都不推辭的員工,他們的心裡面通常是會有以下的想法:
- 其他員工的價值在哪裡?
- 他真正想要的會是什麼?
- 他造成的風險會是什麼?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一個部門大多數的工作都可以被某個特定角色來處理的話,那麼其他員工是不是沒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且最可怕的是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的話,哪天這位員工不幹的話,請問原來的工作要有誰來處理?這個破壞其實是非常可怕的,也因為如此,這種人通常升不了官,因為老闆不會信任這種類型的人,所以如果你任勞任怨但卻沒有發展機會的話,想想上面我所寫的,你是不是犯了這些錯誤,接下來我來給一些建議:
一、該做的不要『推』,不該做的不要『扛』:
該你做的就要做,但不該你做的就不應該出手干預,我之前常說人不出事是不會長大的,所以如果你的付出持續讓同事或主管依賴你的話,那麼你做到死是可以預期的,但重點是你的幫忙如果還出錯的話,請問後果是誰要來負責?難道還是你要出面來扛嗎?常常處理很多類似的案子,當事人只是哭訴自己的委屈,但容我在這裡講,你這種做法只是『死好』(閔南語發音),所以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就絕不可以答應。
二、幫助別人很『好』,但要有一定的『線』:
我知道你想要幫助人,享受那種好人的感覺,我不是說不可以幫忙,但應該要有線被劃出來,所謂的線就是指『幫忙的次數』,這種次數其實是要由出手協助的人來制定,每一個人來你前面要求幫忙的人,一定都會有說不完的理由,但記得一件事,那是他家的事而不是你的事,出手幫忙的目的在於協助對方成長,所以適當的訓練及要求是必須的,如果你可以做到只幫這一次,但下不為例的話,相信我那個人自然就沒有不學習的藉口與理由,長遠來看對你、他、部門甚至是公司不也是一件好事嗎?來公司不是來選里長,更不是來當好人,這一點必須要切記在心。
三、協助他人變『強』,而不是讓人變『弱』:
所謂的不可取代性不是指你最強,在老闆心目中最好的員工其實是可以帶領他人並且團隊合作,所以如果你的付出是讓別人變弱的話,老闆絕對會把你排除在外,因為你所造成的破壞絕對大於你的付出,一個讓同仁變強的員工,那才是每一個老闆想要的人才,寫到這裡如果你還在糾結的話,那就代表你的方式己經出錯了,該是時候調整及改變了。
來公司不是來交朋友!
來公司不是來選里長!
別期望那些人會心懷感激,別預期老闆會賞識你的付出,怎麼從『工具人』轉變成『人才』,拒絕盲目的幫忙會是第一步!
我是Hans,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