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傷復發的好處是可以休息,但壞處就是平衡被打亂,這幾天我都不太敢做劇烈的運動,而飲食上面也有一點點的放縱,心情的確有那麼點浮躁,但也讓我了解接下來的考試不會像上次那麼的順利,我還以為第二階段只要好好運動、控制飲食就可以順利達標,但出現了一個舊傷的變數,一切都有了新的變化,但同時我也感謝上天給我的機會,讓我今年有機會把血壓的病因找到並且控制,現在又讓我找到機會來治療腰的舊傷,人生真是有得有失,只要保持心中的那個正念,任何的難處都一定可以渡過,所以現在的我仍沒有放棄,一方面做物理治療,一方面來抵抗美食的誘惑,有苦有痛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今天要分享的書也跟『變數』有很大的關係,這一本書是我無意在書店看到的,大家還記得之前介紹的『成大事者不糾結』嗎?這一本書也同樣用古人來做案例來討論,唯獨不同的是作者把人性中的『自私糾結』做了更深入的分析,裡面列舉了九位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用他們生平所發生的事來印證每一位人物的『起落悲歡』,眾所皆知文人好鬥是一個中國歷上的傳統,作者用一種詼諧、開酸的態度來敘述,標題上面的那二句話白話文意思是:『我不是好爭辯好勝,我只是為了天下的真理!』,這句話有沒有很好笑啊?但如果我說這是孟子說的,各位還笑的出來嗎?
對我來說歷史其實就是人性堆積出來的,我們可以從古人的身上看見我們自己的盲點,這一本書好就好在夠簡單、夠直白,最重要的是用笑點來烘托出書中文人的悲情,我只能說看完這一本書,給了自己很大的警醒,期許自己能夠更寬廣,幫助更多的人,書中有三點來跟各位分享:
一、嘴炮者,專使口而無助事也:
這句話是作者自己寫出來的,這位作者對於古文的解釋非常的到位,而且可以引用到現實生活的事件之中,光是這一點連結,這本書就是值得一買的書,文人之間的鬥爭其實說穿了就是用嘴來對拉,以現在的術話就是嘴炮,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這種因子在身上,我前幾天去看哥吉拉的電影,事後在社團裡面分享一些想法時,也看見了影評人正反不一的評價,當然這也引發正反兩派的論戰,我從不會加入類似的爭論,因為我懂好與不好其實是個人的選擇,實在是沒有必要透過對立與衝突來固化自己的意見,因為就算是吵翻天其實也不會有結論,書中的每一位文人都有此類的嗜好,喜歡透過『酸人』來抒發自己的情緒,但古代其實是非常興盛文字獄的,蘇東坡因為早年的文章一路被追殺到老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但我想作者是想透過內容來告訴我們,尊重不同的意見我們才會進步,如果只會嘴炮的話,下場其實書中的文人們是相同的,這個時候我就必須提醒各位,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嘴炮啊??該是時候停止了喔!
二、任性啊,是聖人獨有的浪漫:
孔子一生也是顛沛流離,因為他的聖人之道與人性是根本性的違持,更不用論還試圖想要用聖人之道來『教化』君主,也因為如此他真的很困苦,但孔子卻從未因為這樣的困頓而放棄他的堅持,繼續追求他的聖人之道,完全的不妥協,這其實也是一種勇氣的人生態度,孔子讓我敬佩的不是他的學術修為,而是他對於理念的堅持與執著,對於世間的規則全部一概跳過,只求實現自己的標準與理想,就算中間遇到殺身之禍也不改其志,我們人生在世是否也能有相同的情懷與勇氣呢?選擇由我們己來下,不用去看別人的人生,努力的過自己、做自己那才是真人性。
三、有乾爹,改革才有成功機會:
書中對於文人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做了很多的描述,文人的知識其實都是從書中而來,但是否可能用在人世中其實是一個未知數,但如果還要用在政治上,基本上只能說那是緣木求魚,因為對於君王來說,政權才是他們最在乎的,至於人民、禮教,以優先順序來說的話,文人想的跟君王想的根本上就是兩碼事,這也是為什麼每每的變法新政不能成事的主因。所謂的乾爹,說穿了就是要有後門與背景,因為文人的長處是『得罪人』,無人其實便不能成事,有甚者搞不好還會壞事,所以這也是教育我們,凡事莫要強出頭,改革之前一定要有資源配置、授權分權的計算,否則縱然你有諸葛孔明的才能,那也是無濟無事。
可議的心態
荒唐的行為
可怕的後果
頓悟的心境
這是我在看書中每一個主角的人生歷程,他們可都是大文人、大聖賢,但別忘了他們也是人,就跟你我一樣,人性中所有的面向都也俱足了,在這個變動的世代之中,我們是否也跟他們一樣,犯了許多的錯而不知呢?我想這一本書會讓各位思考不少,大推這一本書!
書籍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368
我是Hans,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