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星期的撞牆期之後,我打算主動打擊,怎麼做呢?第一先是固定自己的生理時鐘,前兩週因為疲累所以沒能按時起床,結果就是睡也沒睡好、工作也沒精神,今天早上我六點就起床,在寫文章的這個時候是早上的六點五十七分,此時的我其實也是呵欠連連,但待會等著我的就是運動鍛練,照表操課就是迎擊撞牆期的第一個動作,因為我在思考為什麼睡不好的原因,原來是…罪惡感!!
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我是一個不喜歡拖事情的人,所以只要事情沒處理好,就像是我心裡的一根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狀況下,睡不好當然是可以預期的事情,所以與其在床上做惡夢,不如早起把該做的事情做完,然後再抓時間來休息,這就是我目前想到可以處理問題的方式,我每每遇到難以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拿出紙與筆來分析拆解,我自認是一個很有想像力的人,就地取材然後製作策略。
想像力是我的一個人格特質,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解決問題一定有很多種方式,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方法自然會出現,不過反過來說,我常在處理客戶問題的時候,也會看見客戶充滿了想像力,但這個想像力不是用在解決問題上,反而是用在增加問題上,這就會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行為。
我之前有說過事情如果出錯,只會跟我們自己有關係,但大多數的人是不會這麼想的,因為他們會跳過『自我檢視』這一關,先是把原因條列化後,再來就是個別詳述每一個成因的背景,這裡面就像是八點檔一樣的精彩,充滿了權謀、迫害、壓迫,結尾再加上自己一段心酸受害的告白,彷彿自己就是苦情的『受害者』,而案件其他的人則是無情的『加害者』,看得旁人是心有戚戚焉,但殊不知這一切只是個人想像力在做怪罷了。
之前有分享過我是如何盤點案子的,說穿了就只是『就事論事』罷了,想像力是一個雙面刃,昨天推薦給各位的『成大事者不糾結』一書中,有一個例子,而這個例子的主人是華夏歷史上創造第一個盛世,後世稱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放心我不是要說玄武門之變,這個例子其實小到不能再小,但就足以看出人性的想像力是有多麼的可怕。
如果談到唐太宗就不得不提另一個人物,這人就是名臣魏徵,他輔佐唐太宗十七年,史書給了一段很寫實的敘述:『有志膽,每犯顏進諫,雖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為之霽威』。意思是他在進諫的時候,就算皇帝生氣,他依然神色自若,沒有懼色,而唐太宗也會在聽的過程中平息怒氣,進而接受他的建議。這放到現代來看,試問各位,你們敢這麼直接面對老闆或長輩嗎?在那個封建的時代,只要有一個措辭沒有用對,那可是殺頭的罪,所以足見魏徵的忠心與唐太宗的包容之心,他們的君臣關係也的確為歷史添了一段佳話,但這一切都在魏徵死之後就開始變調了。
因為後來唐太宗『聽說』魏徵生前常把寫給自己的那些諫言奏章拿給史官看,他心裡不禁OS的想:『你來建言我這的確會讓我留名青史,但拿給史官看這是什麼意思呢?你是自己想要留千古佳話嗎?』(皇帝最為重視的就是後世之名,誰都不可以與他爭這樣東西),唐太宗愈想愈氣,不但取消了自己女兒與魏徵兒子的婚事,甚至愈想愈生氣,竟然有一次去把魏徵的墓碑給推翻了,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親撲其碑』。
看到這,各位想不到吧,那麼賢明的皇帝竟然會做這種事,不過說穿了,皇帝也是人,他也有人性,會做出這種事其實也不令人意外不是嗎?如果我是唐太宗,在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會做以下的幾件事:
- 查證這段內容是否屬實。
- 找出傳話的人什麼居心。
這就是想像力的可怕所在,我相信連我自己以及此時在看文章的各位都多多少少犯了這種毛病,要如何破解這種魔障呢?其實也真的不難,我的做法通常都是找客觀第三方確認,所謂客觀的第三方就是沒有關係的第三人,因為他沒有利害關係,所以才可以暢所欲言,這也的確可以讓我找到盲點,但有一點要記住,找的人最好是跟案子背景沒有關連的,否則很容易會被誤導,並且做出錯誤的判斷。
我們並不完美,所以我們一定都會有喜好,我常跟客戶說有問題一定要馬上說出來,因為只要不說,那些想法就會在腦中發酵,想像力如果走偏了,行為自然就會沒有常理,而當行為開始沒有常理的時候,此時離出事己經是不遠了,所以一定要實事求事,情願找第三方確認,也不要關著門自己想喔,最後做幾個小提醒:
一、只要有問題,就是跟自己有關。
二、找人來確認,不要關門自己想。
我是Hans,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