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個議題頗有意思,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我每天都會看很多場記者會,我之前一直提醒大家沒事不要召開記者會,因為短短的時間裡面如果準備不充份的話,很容易會被媒體記者、社會大眾所質疑,白話的意思就是打臉,我們都知道拿出真確的事實、數據就是一個打臉的依據,但問題來了,如果各位哪天不幸也要出席記者會,然後因為準備不足而被打臉的話,我們該如何的因應及處理呢?這是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主題。
開始之前先跟各位提醒一下,被打臉的時候有兩件事情一定不可以做,一個是『硬拗』,另一個就是『質疑』,各位先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開記者會或做說明?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滅火的動作,一個是向既有的支持者做交代,另一個則是對質疑者提供說明,所以在說辭上面,切忌用一種圓謊的方式來試圖掩蓋或做移轉重點的手段,因為說明的答案只有兩個,一個是有,另一個則是沒有,因此如果整場都是在鬼打牆講一些似是而非的內容時,不但會引起更大的質疑,甚至有可能引發既有支持者的反感。再來就是質疑打臉的數據,你怎麼確定你們的數據是正確無誤的呢?如果都不確定的話,那便不可以在第一時間強硬否認對方所提供的數據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動作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反而也是會被認為你是『惱羞成怒』,所以這兩點我必須要提醒各位,每一場記者會或說明都是為了要滅火及控管危機,不要反其道而行,接下來我來分析如何面對打臉這件事:
一、拿你的筆記下對方的數據及資料來源:
被打臉的時候不要發呆…
被打臉的時候不要做別的事…
被打臉的時候不要試圖辯解…
我了解那種感覺,因為當眾被人指正其實是一個非常難堪的感覺,所以用筆記下對方說的資料其實是有辦法移轉那種尷尬感,更重要的是會讓記者會現場的媒體及有在看記者會的社會大眾看見你的態度,那個態度就是『正面接招』以及『不閃不躲』,太多的記者會為什麼會開到最後砸鍋主因大都跟這有關係,一被問就慌了手腳,請問關於準備這件事是有規定一次要做足嗎?做足是一種理想及標準,但它未必是一種現實,所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打臉,請記得拿筆記下來,這會是重要的第一步。
二、口頭感謝並表示會立即找人確認內容:
謝謝資料提供者,並且要立即請團隊做相關資料的確認,這裡所謂的確認除了是確認資料的真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與現有的資料做比對,除非今天你的資料是刻意造假,否則資料內容不可能天差地遠,當然內容的差距是一個可以被理解及接受的現象,所以對於新的資料要去確認是一個必要的動作。
三、當下定出明確的時間再給予實質回應:
接下來就跟拖延戰術有關係了,既然有了新的資料,那麼我方必定要花時間去確認,所以口頭承諾說會花一定的時間來確認,這裡請務必要講出確定的時間點,不要說一段時間,要說幾小時或幾天甚至是幾月幾號給回應,至少讓媒體記者及社會大眾知道你是有心要去做確認,所以時間上的期限自然就會往後延,這就會給予我方處理及重擬策略的時間。
四、為己方的準備不足做出道歉承諾改善:
最後就是致歉,為我方的準備不足做道歉,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因為這會涉及到我方的公信度,再來就是承諾改善,其實社會大眾的標準是很低的,只要誠實以對其實都不會太難過關,但常常就是因為死不認錯,然後展現出一種高傲及不謙卑的態度,結果就引發了更大的質疑及反感,各位有空可以上網找找國內外的記者會便可以發現這種跡象。
記者會的確是一種滅火的方式,但重點是開了記者會是要加分而非扣分,所以事前的準備充足以及臨時的應變機制一定要做好沙推及準備,否則當下你的反應足以影響記者會的效果甚至是成敗,記者會不需要犀利的言詞或是主持人的舌燦蓮花,做好準備及提供相關數據才是重要的基礎功,與各位分享,祝各位休假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