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的時候我是大學二年級,由於那時候是在外租屋,所以至少還有室友們可以互相照應,由於電話網路全面的斷線,所以跟家中的人也無法聯絡,因為同時也停水停電,所以那個時候我們一群人還跑去附近的賣場去搬民生物資,那個時候我聽到很多人在流傳災情,那個時候每一個人都人心惶惶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等到幾三天的時候,賣場已經被清空,因為大家都在傳政府沒有要救災,所以大家要自立自強,於是搶購就變成搶奪,後來還讓警察出面處理,平日看起來和氣的鄰居,也突然變成了另一個人,那個齜牙裂嘴的樣子還真的是嚇壞了我,結果第五天電來了,一打開電視才發現我們道聽途說的消息全部都是不正確的,我也是那個時候才體現『流言』的可怕,而今天的這本書就是針對流言所做的研究,書名叫『流言效應』!
由於這本書的作者是學校教授,所以這一本書其實不太好讀,因為裡面有很多的圖表與統計數字,看這一本書一定要有耐心,裡面可以說是將流言做了深入的研究,對照我們現在國內的環境,流言是每天都會出現的,再加上網路的興盛,我們隨時都處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之中,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給了我幾個很有用的判別方向,我會依序來跟大家分享:
一、流言其實是一種訊息的傳達:
流言有很多種形式,其中八卦也是一種,書中針對日本男性與女性作統計,他們發現日本的男人在退休後,其實鮮少與人接觸,因為他們所知所懂的議題其實都跟工作有所關係,一旦退休之後,也就跟既有生活圈脫離了關係,這也間接點出關於孤獨死等嚴重的社會議題。所以流言不是不好,反而流言是串聯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的一種管道,現代人其實已經都習慣跟手機對話,用簡訊與他人溝通,這種與人面對面的溝通其實是很少的,所以流言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邪惡,善用流言某個程度也是一種生活的娛樂。
二、流言其實反應著環境的變化:
書裡面舉了一個例子,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常常空投傳單到日本,日本那個時候正處在艱難的環境之中,有人便以紙質的高級來推論美國的富強,並且拿這個來比喻兩國國力的差距。流言是一種反應社會環境的產物,越是封閉的國家越是嚴重,後來這個言論引起日本政府的注意,進而限制及嚴懲散播流言的人民,因為如果不處理的話,那麼民心一旦陷入恐慌,恐怕會出大狀況,所以流言的出現除了單純的造謠生事之外,背後的動機其實是必須注意的。
三、流言是一種快速的資訊來源:
剛說流言反應的是環境的變化,所以我我們對於流言應該是要採取一個正確的態度,意思是可以先知道流言的內容,再就自身的判斷與查證,來決定是否要傳播出去,現代大家在網路上很容易做一個『分享』的動作,其實那就是一個流言傳播的方式,我在處理案子的時候,其實都會私下查證相關的訊息,對我來說員工之間的流言就是一個極度寶貴的資訊來源,而且可以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拼湊出一個模型出來,雖然不見得完全是事實,但至少也會讓我對於當事人、公司環境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所以流言要學會善用。
四、真實與否要靠依據而非喜好:
使用任何一種資源,都會有效果與後果,流言的效果是讓我可以得到不少的資訊,但後果就是如果未經查證的話,那勢必會出大狀況,所以查證的功夫必須要做足,但有一件事要先做,那就是對於任何的訊息不可以心中先有『喜好之心』,只要不是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聽及全盤了解的話,任何的消息對我來說都是只是流言的等級,盡可能做出最完善的查證,這種方法會讓各位不被牽著走,同時也增加理性思考的能力,沒有所謂的喜好與否,只有純然的驗證而已。
這一本書其實內容很豐富,但要花時間多看幾遍,果然學者寫的書真的很像是教科書,但畢竟是研究出身,所以裡面有不少的案例可供參考,我們處在一個資訊暴量的世代,該是時候學習過濾、判斷流言的內容,別再讓自身的喜好走在最前方,這是一本好書,請各位一定要看!
書籍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910
我是Hans,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