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位哈佛的專家說全球會有70%的感染肺炎,這一則新聞引發很多的討論,有一位客戶打電話來問我怎麼看待這新聞?我先問了一下客戶現在人在什麼地方?他人已經開啟了放假模式,現在人在南部的一個景點,各位還記得我之前說防疫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嗎?那就是『自我保護』,所以勤洗手、勤消毒、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客戶既然不想待在家、又不愛載口罩的話,那對於這則新聞又有什麼好恐慌的呢?在我看來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50%的機率,想不生病,那就要做好自我防護的動作,而不是討論這則新聞的真偽,疫情的嚴重與否,不在於我們的討論,想要共同抗疫,那就要用行動來面對,每一位專家的意見其實都不盡相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我前面說的自我保護,所以各位啊各位,花時間要做正事,恐慌其實只是浪費時間罷了!!
昨天一位學生傳訊息給我,她長久以來對於父母對待不公一直很有意見,最近因為一碗湯而讓她大抓狂,我的客戶或學生都已習慣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找我,這其實也是我要求他們配合的,因為事後諸葛其實誰都會,反而是在正在發生的才會有很多的調整機會,因此學生此時心情上的激動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提醒各位,在你愈困頓及愈難過的時候,千萬不要下任何的決定或行動,因為這個時候說出來的話或做出來的事都不會太好看,最好的方法就是立馬離開事發的現場,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所以最好的做法絕對不是指責或怪罪對方。
學生的狀況是這樣的,她很愛喝媽媽煮的一種湯,但這個湯只有在兩個場合會出現,一個是妹妹回家的時候,另一個則是舅舅要喝的時候(這跟我一模一樣,只是我沒有妹妹,只有一個姐姐!),她多次跟媽媽說她想要喝這種湯,但得到的答案只有:『要喝那妳出錢啊!』,結果隔天又發現媽媽煮好湯要拿給舅舅,這個動作就讓她情緒失控,於是引發了衝突,她問我該如何的面對自身情緒,以下是我給她的分析:
一、不擔心所以不照顧:
以我家的狀況來說,舅舅是因為年紀大了沒有結婚,一位是眼睛幾近全盲、另一個是聽力幾近重聽 ; 我姐則是沒有什麼太好的謀生能力,再加上身體不好,所以前景也是未明,我的話則是自己開公司,自己有家庭,再加上這一份工作,所以我不得不要扛起很多的事情,如果真心問我是怎麼會有這種能力?我想也許跟母親早些年沒有人性的訓練有關係(雖然我們現在處在革命的對立階段,但危機處理還真的是母親給我的影響,她是我人生的大魔王!),因為擔心所以她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在他們的身上,人一天也只有24小時,所以我被關注的時間自然而然的就少了很多,但我想問學生的第一個問題:『請問妳的母親是不關心妳?還是不擔心妳呢?』
二、不照顧所以不說明:
再來就是我們的長輩多半的思想都是非常傳統的,上對下的從屬關係讓他們沒有辦法跟晚輩說出什麼貼心的話,所以他們也就乾脆不多說了,因為多說就有可能會擦槍走火甚至是引發衝突,這個可以說是世代不同所產生的溝通落差,他們總以為小孩大了以後就清楚了,但殊不知這個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不可抹的傷痕,所以要長輩們改變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做的是至少讓他們清楚我們的想法,以及我們可以選擇不再活在糾結及比較的心態之下,更重要的是不讓這個糾結傳到下一代,但所有的動作開始之前,我們要學習的是了解長輩為什麼這麼做。
三、不說明所以被誤會:
因為不說明,所以就會有誤會,這個時間久了其實就會落下心病,自制力好的時候我們也許還會寬大的看待,但一旦有衝突的時候,那個傷痛與情緒將會被一次的引發,我想說的是長輩不說不代表他們不明白,很多時候他們是難於啟齒的,所以有沒有可能長輩不是一心的偏愛,而是他們也是有苦說不出呢?至少我是這麼理解我的母親(我們的革命不是因為她的偏心,我們的衝突其實是因為她的白目與強勢!),所以只要花一些時間去思考,這個答案其實是很明顯的。
四、偏心不代表不關心:
最後則是再怎樣,其實我們也並沒有像很多的社會案件一樣,被父母所遺棄,再怎麼樣我們也是被他們所養育長大,因此這個如果沒有關心在裡面,請問我們有辦法安心的成長嗎?長輩的很多做法其實我們不會很認同,但我們要做的就是理解並且讓自己走出這個情緒,因為人生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以我來說每天要解決學生、客戶、家人的問題就跟山一樣多了,我看我現在只有在上廁所的時候會想一下,花時間在重要的事情上面,這個糾結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意義,我們要做的是找諮商師或心理醫師了解狀況,並且用正確的認知走出來,這才是最好的選擇,哭、罵、鬧都是浪費時間,更可怕的是情緒如果一引發,就會間接的影響你人生的其他面向,妳可以繼續這麼過下去,因為這是妳的選擇,但這個後果妳就要承受才是。
寫了這麼多,我的重點在於人生是自己做主,我們的確有時候會因為過去然後不開心,但重點是如果讓過去影響現在甚至是未來的話,請問到底是誰的問題呢?花時間做正事,而是是要做正確的事,從現在開始…!!最後做個小總結:
一、不愛是妳想的
二、不平是妳找的
三、放下現在開始
四、人生自己做主
我是Hans,我們明天見!
這篇文章有種溫故知新的感覺。
下著雨有點心煩的早晨看到這文章
隱約的笑容爬上了臉。
謝謝Hans老師寫這篇文章:)
不用客氣,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