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跟一位業界的前輩討論我品牌規劃與方向,以我這一行來說,其實是沒有分景氣好壞或是旺季淡季,因為人啊都是會出問題的,有時真心覺得我好像是在發災難財,不過在解決客戶案子戓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在看的不是獲利,我在意的是看見當事人因為解決問題而產生的安全感與輕鬆感,那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無可比擬的滿足,所以我規劃的方式常常會讓我的經紀人阿姐中風,因為我真心把心中所想直接拿到現實環境做試驗,眼前的路其實還很漫長,但我就像一個背包客一樣,懷著無比的興奮來面對接下來的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上天會有最好的安排,認識我的人其實都會覺得我有點天真!但各位想想如果人真的只能活一次,這種把心中所想所做跟現實結合,創造出來的商模或服務,不就是一種很酷的事嗎?謝謝各位看倌每天的支持,小弟會繼續努力的,我們今天要來討論一下關於發言這檔事!
我們可以從很多的新聞或是事件中看到發言這檔事,不論發言人的角色為何,我們都會看見很多災難性的發言,特別是當把個人喜好與所代表的公司立場混在一起的時候,那種破壞的力道是可怕的,今天我來說說如果你代表的是公司,你所要注意的有以下的幾件事:
一、公司的觀點要全部弄清楚:
會開記者會通常跟『公司出狀況』有關係,大部份公司開記者會其實美其名是說要說明狀況,但實際來講就是做危機控管的一種方式,開記者會其實是一個常見的方式,但重點是在開記者會之前,發言人要做的就是清楚公司的目的以及公司想要說明的觀點為何,任何的發言都不可以逾越這個範圍,也許公司的做法不為你個人所接受,但切記絕對不可以在發言的過程中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動作或言詞。如果真的不能接受,你大可拒絕這個任務,因為一旦在現場你釋放出任何跟公司立場相反的訊息,接下來就是永無止盡的質問與懷疑。
二、被提問的問題要沙推出來:
說明是企業端要做的工作,但記者或是社會大眾所會提問的問題一定要經由事前準備,也就是俗稱的沙盤來做因應,意思是任何的問題都要被列出來,這一點其實是最常發生問題的部份,因為從決定要不要開記者會到召開記者會中間沒有太多的準備時間,所以我常會提醒客戶如果要開,那麼也請給自己至少6-12小時的準備時間,通常的做法就是將所有相關的問題羅列出來,並且就初步會做的答覆內容做個整理,至少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不要被問倒,我們可以就內容不充份的地方事後再以文字稿或聲明做補充,但絕對不可以在現場發生呆若木雞的狀況。
三、針對問題的攻防要做演練: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個部份,如果有記者針對我們的說明不滿意,然後又提出問題的話,這個攻防要怎麼做?當對方丟出針對性的問題及語詞用語時,他們的目的就是要逼迫發言人在最短的時間做出回應,甚至是有可能以引導的方式讓發言人的回應朝著錯誤方向進行,我看過很多發言人會動怒,這個能避免就盡量避免,情願先致歉然後再做事後補充,也不要被質問內容或言詞打亂自身的步調,人一旦情緒產生波動,就會有出錯的狀況,所以針對質問的攻防,也要做事前的演練與準備。
三個重點跟各位分享,這也是我平常在處理類似案件所會使用的步驟,任何的事情都要做準備,特別是面對因疑問而要開記者會做說明的場合,不要把個人的喜好與公司的目標搞混,記者會不是辯論大賽,切莫為了一時的痛快而付出慘重的代價,最後做個小總結:
一、目標先弄清楚
二、問題先做準備
三、攻防要做練習
四、喜好是個大忌
我是Hans,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