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了這麼多年,終於我家太座應了我的要求,開始檢視及修改Hans的文章了,所以各位有福了,文章將會是個起點,未來,Podcast及影片的文字稿都會經由她調整,因為有讀者認為我的文字太過理性及直接,「危機邊界」品牌走了幾年,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因此,請各位持續給我意見與支持,從做中學才能走得長遠,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近期處理的案例!
我居住的大樓是一棟43年屋齡的舊華廈,一層兩戶,所以並無設立管理委員會,但住戶每個月仍有1000元的固定支出,這包含了電梯維修、相關修繕及垃圾清潔費用; 鄰居大都是一手住戶,所以想當然爾,年紀偏大的長者居多,最近,發生了一個狀況,收管理費的工作其實需要每一戶照輪: 今年是二樓、明年就是三樓,以此類推。但最近,代收費用的鄰居開始鬧罷工,原因在於他幫大家收取費用十多年了,現在年紀大了想將這個工作交辦給其他住戶,才發現根本無人想要承接,因此,他便挨家挨戶的遊說與抱怨,一開始大家都還以禮相待,但時間一久,就把老人家當成麻煩製造者來個相應不理,導致他也索性放手不再處理費用的相關事務了。當然,清潔公司也找不到人收取費用,事後我主動找這位長者了解狀況,他娓娓道來,原來十多年前他退休閒賦在家,出於想服務鄰居,於是便一手承接這份工作,原先的好意延續了十多年之後,非但這棟樓的老鄰居視若無睹,最後更是避不見面。他在我的前面大嘆好心被雷親,但………實情真的是如此嗎?在我看來,這個事件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沒有白紙黑字相關約定
第二個問題:沒有清楚的規範及機制
我們先肯定老人家一開始是出於好意,而古有名訓: 好心有好報。但做好人之前,是不是有些前置作業需要思考呢?今天,來跟各位分享–想做好人,是有前置步驟的:
一、好意是基於人性而產生的一種行為:
坊間有很多討論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的相關書籍,研究上也分支出各家學派百家爭鳴,但在我看來,人性是浮動的,之所以浮動,跟其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以我那位鄰居而言,退休是一個原因,但另一個藏在背後的,是另一半過世之後,他與親戚、朋友甚至是孩子們都沒有聯絡了,正因如此,他的生活充滿了孤單與缺憾,以致於他順著服務鄰居的事務之宜,以及透過無償的行為來與他們們建立友好關係,更重要的是,這十幾年間,他在鄰居口中享受極高的評價,所以好意其實是基於人性所產生的一種行為,我這麼說並非指鄰居的心態可議,而是要提醒讀者們,在他人的眼中,「好人」及「好意」其實沒有那麼無私與奉獻喔!
二、做好事的種類與其衍生的效益為何:
做好事的門檻其實不高,只要無償出手幫助別人就可以了。現今這個時代,都太過於強調效率與便捷,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及溫度都不如以前那麼緊密了,正因如此,只要哪裡出了暖心的故事與報導,幾乎都會受到大眾的注目及好評,通常做好事有幾個方式,附上例子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幫助人:看到路邊的阿嬤幫忙扶她過馬路
資助人:無償來資助孩童完成他們的學業
力挺人:為自己支持的人發文或參與活動
照顧人:為街友發送熱食及相關生活物資
上述的每件事我都做過,而且是從二十歲持續到現在,並非強調我是好人,而是做了這麼多年,我從中經歷了大小不一的狀況,藉此機會分析做好事會帶來什麼好處及後果:
先談談好處是什麼: 第一,你會受到眾人的讚賞,不止是受到你幫助的人或團體,透過口耳相傳,甚至是社群的分享都會讓你的行為被更多人所知 ; 因為被人所知,你所受到的社會評價及反饋一定是更多的,古人說:『魚幫水水幫魚』即這個道理,好處不一定是指相對應的利益隨之產生,但對於當事人的心理有一定的正面效益,很多時候,在你需要時,反而會得到更多人的關照及幫助,這就是最好的禮物!
凡事都有效果與後果伴隨,壞處是,當你的行為行之已久之後,標準就立在那兒了,不論是對你或是對於其他有志於做好事的人來說,都會是一個隱性的門檻,所以接下來相關的好人好事行為都會跟之前的做比較,「比較」和「落差」將同時存在,而落差可能會招致批評 ; 再來是,因好人好事而享受到利益之人,也可能發生『理所當然』的錯覺,意思是,沒人強迫你去做,這一切都是你自願的,我當然可以要求及抱怨啊!以這位長者的個案來說,其他的住戶難免會認為『就收個管理費有什麼好抱怨的?你又不用上班,以前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呢?』的這種想法!看到這裡,還會覺得當好人很簡單嗎?
三、有好意也要用對方法才會發生好事:
做事都要有心計,心計講的就是『心機』與『算計』,有心機及算計不是教各位在抬面下耍手段,只要是保護自己並且不傷害別人為前提,這些都只是做事的方法而已; 相反的,如果事前不做評估及準備,事後又因委屈而選擇反擊或傷害他人,各位要思考的是,上述的兩個行為哪個比較不可取,和大家分享第一個原則:為善要量力而為。
不要做任何超出你承擔範圍及你根本不願意做的事! 我見過不少奇特的案例,當事人為了獲取正面的社會評價而選擇去做好事,但這好事超出了他們所能負擔的限度,結果就是做事的人累到爆、被幫助的人嫌到爆,所以請學會先小人後君子,你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做任何事,都要在行動之前拿捏清楚,該有的資源配置、該有的合約內容都一次列出來,對方同意再出手,否則,你大可節省下時間與資源,千萬不要懷著滿腔熱血就貿然行動,好心如果沒有『心計』與『算計』的加持,好報是不會到來的喔!
古人常說:『為善不欲人知』,除了強調我們為善不應有目的性的念頭之外,其實也是一種避禍的處事哲學,想想為什麼眼前的這些人與團體需要被幫助? 通常是有困難及狀況的吧?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的處境和困難呢?如果是不可抗力,那麼幫忙就是好事,但如果是人為因素,例如:偷懶、逃避、苟且…等,你如何確定現在的好意會幫助對方而產生助益呢?我們試著思考一下,接著分享為善的第二個原則:為善要學會說不。
不鄉愿是指不預期對方會投桃報李
不軟弱是指不因同情選擇隱忍不說
不迎合是指不委屈自己來配合對方
不曝光是指不用做好事來彰顯自己
心態會影響行為,所以動機不單純那麼事情就會變複雜,我現在的做法是,快速且安靜的解決對方的狀況,處理完便離開。舉個例子,我長期捐助一間育幼院,但他們從來無從得知我的任何資訊,我用第三方的名義捐款,但我常會當路人甲去注意他們運作的狀態,這既安全也直接,舉這個例子是提醒各位曝光的確有其好處,那麼,誰能預料有天這個善行不會變質呢? 大部份人都喜歡被讚賞、關注,我也不例外…!但別忘了,心態一旦轉向,好意就會成為惡意,你的好事就會成為壞事了!
寫了那麼多,重點都在提醒讀者為善其實不難,難的是心態上的調整,做好人做好事是個選擇,所以凡事用正確的方法來抵達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如果只是單純助人,那麼,不妨參考一下我的作法,但如果,想助人也助己的話,上述的幾個步驟請多多的思量喔,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大家一定程度的幫助,最後,做個小總結:
一、學會心機與算計
二、助人要講求方法
三、好人未必有好報
四、心態才是真關鍵
我是Hans,我們下次見!
【關於我們】
官網:https://crisismanagement.com.tw/
信箱:crisismanagement-hans@outlook.com
一對一互動Line@:https://line.me/R/ti/p/%40kga2572u
Apple Podcast (iTunes)
https://crisismanagement.com.tw/Apple
Google播客
https://crisismanagement.com.tw/google
Spotify
https://crisismanagement.com.tw/spotify
SoundOn
https://crisismanagement.com.tw/SoundOn
YouTube(危機處理影片)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Hoz3e5b7O2kiqPlmW–W1A
Facebook(危機邊界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weryourrisk/?view_public_for=106280494652593